400-880-2480 股票代碼:002932
中文版 English
技術應用
Technology application

服務理念 | 市場網絡 | 技術應用 | 溝通互聯 | 項目案例 |

降鈣素原指導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專家共識(2020)
發布時間:2020-10-22   點擊:

 

  降鈣素原(PCT)已被廣泛應用于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,PCT在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癥監護病房(ICU)重癥感染患者抗菌藥物治療療程中的指導價值逐漸被認可。為充分發揮該炎癥標志物的作用,進一步促進我國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,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《降鈣素原指導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專家共識》,主要適用于適用范圍為懷疑或診斷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和ICU重癥感染患者。

  一、PCT在輔助細菌感染性疾病中診斷的應用

  推薦意見1:臨床懷疑不明原因感染及膿毒癥時,建議及時行PCT檢測,以幫助進一步明確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診斷。(高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2:對于疑似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,當PCT≥0.25 μg/L,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高,建議啟用經驗性抗菌治療。(低證據等級,弱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3:對于懷疑膿毒癥的患者,應立即啟動經驗性抗菌治療。PCT≥0.5 μg/L時,有助于膿毒癥診斷(高證據等級,強推薦),高水平PCT(尤其>10 μg/L時)提示革蘭陰性菌感染可能性更高。(低證據等級,弱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4:存在院內感染風險的患者,如接受長期機械通氣、外科手術治療、留置動脈或靜脈導管等,建議動態監測PCT變化。若出現PCT顯著升高提示細菌感染可能,應結合臨床,及時予以抗菌藥物治療。(中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5:PCT檢測不能取代微生物學檢查,病原微生物仍是細菌感染診斷的金標準,因此,懷疑細菌感染時應在抗菌藥物使用前合理留取標本送檢。(高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  二、PCT在指導抗菌藥物停藥中的應用

  推薦意見6:已啟動抗菌治療的患者,建議合理監測PCT的動態變化,及時評估治療療效(高證據等級,強推薦)。ICU感染患者推薦每24 h監測,PCT無明顯下降或不降反升,需積極尋找原因,考慮調整治療方案;非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適當降低監測頻率至48~72 h。(低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7:對于非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,當PCT下降至0.25 μg/L或峰值濃度80%以下,且病情穩定的情況下,建議停用抗菌藥物。(高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 

  推薦意見8:對于正在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ICU重癥感染患者,當PCT下降至0.5 μg/L或峰值濃度80%以下,建議抗菌藥物停藥。(高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 

  推薦意見9:監測PCT水平及其動態變化,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綜合評估,指導下呼吸道感染和ICU重癥感染患者抗菌藥物治療,以減少抗菌藥物暴露,對降低耐藥風險有積極作用,可作為輔助抗菌藥物管理的有用工具。(低證據等級,弱推薦)

  三、影響PCT升高的非感染性因素

 

  推薦意見10:非典型病原體肺炎、肺結核、局限性感染如軟組織膿腫等患者,PCT 可不升高,不能僅依據PCT結果決定是否啟動抗菌治療,應結合臨床。(低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11:外科大手術后PCT可短暫升高,建議手術后監測PCT的動態變化,早期發現術后細菌感染。(低證據等級,強推薦)

  推薦意見12:慢性腎臟病(CKD)患者PCT基線水平升高,建議使用更高的臨界值,并結合臨床綜合判斷。(低證據等級,弱推薦)

  四、檢測結果的解讀

  推薦意見13:檢測結果解讀時,應區分健康人群參考限值和臨界值的不同,不可將健康人群參考限值作為診斷細菌感染與否的臨界值使用。

  推薦意見14:建議使用具有溯源性的檢測方法,確保檢測結果的解讀適用相應的參考體系,包括健康人群參考區間和臨界值。

  推薦意見15:動態監測過程中,應使用同一種檢測方法,確保病程前后的檢測結果具有可比性,有利于評估病情變化和治療的有效性。

  五、流程化管理

  圖1、非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降鈣素原(PCT)監測流程

 

  圖2、重癥監護病房(ICU)重癥感染患者降鈣素原(PCT)監測流程

 

  明德生物感染/炎癥類解決方案

  SAA、CRP、PCT三項聯合檢測可有效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,預測心血管事件風險,評估腫瘤疾病的預后。

 

  三種標志物對比

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不卡,免费a片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免费,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,99久久精品的最新地址